IEEE ECICE 2024 研討會參加心得(獲得 BEST PAPER AWARD!!)

IEEE ECICE 2024 研討會參加心得(獲得 BEST PAPER AWAR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EEE ECICE as a speaker (Got BEST PAPER AWARD!!)


2024/11/15 15:59:00

大約在九月中的時候,我的指導教授有一天忽然問我要不要寫一篇論文投研討會。因為我之前有和教授提到我會不會在下學期出現在實驗室的想法,他認為我想要提前畢業,可以利用投研討會的機會來幫我申請提前畢業的手續,但其實我只是不想綁在實驗室而已。(而且學生身份很好用耶,一旦不是學生一堆東西都要重新買了,還會有兵役問題) 總之,我還是答應了教授的邀請,但是看到研討會資訊就有點傻住了:摘要的 deadline 是在一個禮拜以內,全文要在半個月內趕出來,這對平常都在寫程式不寫文章的我確實是一大考驗。

還好研討會論文通常不長(有篇幅限制,以我參加的研討會來說是規定 6 頁以內),加上我原本就有在做自己的專案,才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擠出東西來。不過因為這個研討會是國際研討會,所以所有東西都要求要用英文(包含論文、session 報告等),對於學術英文能力還是挺要求的,還好這一兩年 ChatGPT 等生成 AI 工具的出現,能夠減少大量的 trivial task 與時間成本,不然要在兩個禮拜內從無到有生出一篇將近 5000 字的英文論文還是頗有難度。

行前準備

參加的研討會有幾個 important date,都有詳列在官網上面,不過日期有時候會滾動調整(大多都是 deadline 延後),所以都要定期去確認:

Submission of Abstract Due (09/15): 顧名思義就是要在這個日期以前繳交論文的題目、論文摘要以及投稿的主題,主辦方會依照選定的主題跟摘要來決定你能不能上台跟發表論文。在這一階段沒有全文也沒關係,我當時繳交 abstract 的時候論文也才寫完 introduction 而已,不過看很多人的建議是 abstract 是整篇論文的精髓所在,所以還是不能馬虎。

Acceptance of abstract (09/30): 主辦方給予回覆的日期,如果 accept 的話會寄一封 Acceptance Letter,之後就可以上傳全文跟繳費,另外也要開始選擇要 Oral 還是 Poster 形式來報告。

alt text
Acceptance Letter

Early Registration Due (10/20): 在這個日期前繳費有早鳥優惠 (USD$450/NTD$14625,系統是接綠界的,繳費後可以產生收據跟學校報帳)

Full Paper Submission End (10/20): 上傳論文的截止日期。超過系統可能會不讓你上傳(但是我看好像還是可以傳?可能就是押個時間 遲交後果自負吧)

Full Paper Acceptance (11/10): 通知你投的論文有沒有上,不過我沒收到全文 accept 的通知,只有收到哪時候 Oral 的時間表(不知道沒上會怎麼樣😅)
😅
Conference Held (11/15~17): 就是研討會的舉行時間啦~

對於準備的經驗,我只能說,在論文 deadline 前就是趕論文,在研討會舉辦前就是趕 Oral 報告用的 PPT 跟演講稿,都是看著死線做事的,相信大多數人也都一樣
教授對我做的主題或是論文也沒有過多的意見,只有對於報告的一些小建議而已。

出發

因為研討會是在禮拜五舉行,我在禮拜四就先從中壢回到台北的家,準備會議要用到的東西與服裝。

會議在雲林虎尾科技大學舉行,我在當天搭早班的高鐵從台北搭到雲林,剛好高鐵雲林站就是在虎尾,搭乘公車就可以抵達。(注意不要搭到往雲科大的車囉,雲科大在斗六)
不過當時因為剛好錯過一班公車,加上午餐時間我怕東西會被拿完,因此就搭計程車過去了(車資記得是 200 多)


虎尾科技大學 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
看英文名字看不出來是哪間 😂


研討會會場

抵達會場之後,在接待處簽名領取名牌和提袋,可以憑名牌去領取午餐。
後來發現大部分來 oral 的人都是在接近自己的場次時才抵達,大部分會吃午餐的人多是作為工作人員的學生,因此不需要擔心會領不到午餐。


提袋挺耐用的,我之後還有繼續拿來用
裡面裝有小手冊與紀念隨身碟,容量好像是 128GB

我到的時間比較晚一點,大部分有吃午餐的學生都已經吃完了,休息室留下來的大多是想藉研討會來交流的教授。

Session

午餐時間過後就是各場次的 Oral Presentation,依照領域或研究類別的不同區分出不同會議室 (A/B/C/D,另外還有線上組E/F/G/H),,並且每個 Session 會有三至四組的報告,每個 session 都是全英文進行,演講時長大約 15 分鐘(不過沒有嚴格限時,超過時間也沒聽到有通知)。
每個時段的 Session 都有一位教授作為主持人管理活動的進行以及聆聽講者的演說,最後的 Q&A 也會提出問題。
沒有要報告的與會者可以直接開門走進任一個有興趣的 Session,在最後的 Q&A 環也節可以發表詢問相關的問題。

alt text

線上 Session 是在一間大演講廳進行,投影講者的 Zoom 會議。一樣會有一位教授作為主持人引導活動進行。

alt text
線上的 Session,設施比現場 Oral 的教室還要好多了

另外也有 Poster Session,顧名思義就是攜帶一張 Poster 在指定時間貼在指定的 booth 上,與會者可以隨意參觀,不過這些 poster 大多不太會有人看,也不太確定這種形式可不可以拿到 Best Paper。

My Session

我的 Session 是在 B3 15:00~16:00 場的第四組,不過我那場次有一位沒到,所以只有三位報告。有一位是中華大學的大學生自費來參加研討會,想要在個人履歷上增添點色彩,另外一位是另外一間大學的電機研究生,講關於公路上車輛辨識的技術。

因為這個場次只有三個人,並且前面兩位沒有講得很久,我就索性放慢速度講了快二十分鐘多。這裡也想小小吐槽一下是提供的電腦還停留在已經不更新的 Windows 7,PPT 版本也是舊的,讓我很多 PPT 的動畫都沒辦法呈現出來。

Anyway, 順利完成任務就圓滿了。

晚宴

雖然虎科大在雲林,但是晚宴的地點是在 60 多公里外的長榮文苑酒店,很有趣的是一個很接近高鐵雲林站,一個很接近高鐵嘉義站,也就是附近都沒什麼東西
主辦方派了一輛大巴跟一輛中巴負責載運與會者與工作人員前往晚宴地點,路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 (聽說好像坐滿還差幾個人沒上,有讓教授開車載的)

alt text
就是飯店 buffet,自取所需,主辦方幾乎包下了半間餐廳。

吃完之後兩台巴士就分別前往高鐵嘉義站、雲林站以及共同終點雲科大。

奇怪,研討會不是網站上寫有三天嗎,怎麼已經回程了?我問了工作人員,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寫三天是假的,是為了讓與會者方便請假😅
好吧,不過我飯店都已經定好了,反正也是學校出錢,後面就當來雲林度假吧。(後面的行程再看看我會不會寫成一篇)

追記

研討會結束後主辦方還會發一封 email 推薦能夠轉投的合作期刊,並且問要不要把會議論文收錄在研討會的論文集裡面。如果要收錄的話如果後續要轉投其他期刊,相似度不能超過 30%。
指導教授也有收到這封信,他便叫我試試看修改成期刊論文。好吧,又有事要做了。

大約在 11 月底的時候我收到主辦方發來的 email 說我拿到最佳論文獎了。感謝主辦單位的肯定~

alt text